开栏语

伟大时代孕育非凡故事,殷切嘱托引领顽强攻坚。

在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七周年之际,吉林大学党委宣传部策划并推出系列栏目《全球赌博十大网站》,以此学习贯彻、弘扬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传承黄大年精神,激励全体师生树立爱国情怀,不忘先辈意志,汲取榜样力量,勇攀科研高峰。

攀登者不以山海为远,步履铿锵百折不回;探索者不辞星河日月,赤心筑梦从未停歇。科研报国是一颗火种,也是一种情怀,火种生生不息,精神代代相传!


他们是开拓者,开拓向前的目标,就是以国之需攻坚克难,用吉大特塑人的特质凝聚底气,为尖端领域和民用高技术构筑坚实基底。

他们是奋斗者,奋斗不止的动力,就是为中国自主创新!纯朴的誓言融入知识分子的良心——那是深厚的爱国之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科研报国的道路上,他们在解锁“中国自主创新”中绽放最炽热的年华!



四十年前,历史的命运让吉大与“特塑”机缘巧合地联系在了一起。所谓“特塑”,就是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的统称,之所以“特”,是因为它的属性必须具备耐高温、耐腐蚀、耐核辐射的特质。如果说,此后的四十几年中,“吉林大学特种工程塑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这把大琴能不断地演译出自主创新的华美乐章,那么,吴忠文就是第一个拔动琴弦的人。

1959年,研究生招生时,他成为唐敖庆先生的学生,恩师四年的悉心指导,使他在高分子理论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也是他日后从基础研究转向应用开发研究的根本,正因如此,才可能有后来的摆脱国外二元缩聚传统理念、独辟出三元共聚的蹊径,从而打破西方长达二十多年垄断的传奇。

于是,就有了航天部降大任于吉大,吴忠文临危受命带领团队解决接插件的后文。

一切都要从“零”开始,而且是急需!怎么办?恰巧,一个塑料接插件让吴忠文如获至宝,仔细分析后,确认绝缘材料正是耐高温塑料聚醚砜。于是,他立刻着手合成聚醚砜研究。当时正值文革后期,在动荡的环境下,课题组的几个人,从合成聚醚砜基本原材料的制备开始,变身无米之炊的“巧妇”。没有合乎条件的实验室,就把前卫北区理化楼地下室的厕所进行改造,没有通风橱,就安装一个排风扇进行通风。长达半年,日夜奋战,终于实现了小批量生产,圆满完成任务。至此,吉林大学名声鹊起。

科学是一个有着恒久魅力的话题,只因科研登攀永无止境,全新的挑战让人领略更美风光。另一个性能更优的聚醚醚酮树脂合成研究成为吴忠文团队新的攀登目标。国家 “八五”科技攻关拟进行立项,吴忠文是带着聚醚醚酮样品去北京答辩的,绝对的竞争优势,让聚醚醚酮树脂项目落户吉大一锤定音。

在国家的支持下,吉大人经过艰苦奋斗,在聚醚醚酮研究领域终于实现了自主创新,拥有了中国的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创新很重要,使自主创新的成果不流失更重要!”此时,吴忠文已意识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性。

王贵宾就是在这个时候被遴选到吉林大学化学系吴忠文课题组工作的,出身工科的优势,让他成为从事聚醚砜树脂和聚醚醚酮树脂的中试生产线建设和树脂合成生产的最佳人选。

地标往往承载着岁月的记忆。现在前卫路南侧的阳光经典位置,就是当初课题组租赁南湖化工厂建设的中试基地,就是在这里,建成了中试生产线。北区理化楼239房间也承载着他们一段难忘的回忆。那里是王贵宾和姜振华老师为聚醚醚酮树脂的挤出造粒并肩奋战的地方。

2000年“长春吉大高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成立,这是吉林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产业化新的起点。2006年德国Degussa公司出资3亿人民币购买了长春吉大高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的80%股份,实现了中国专利技术输出发达国家的成功案例。

吴忠文曾经说过,“一直支持我奋斗不止的动力,就是为中国自主创新!自主,就是要自己作主,不受别人控制。”纯朴的言辞让人们触摸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良心——那是深厚的爱国之情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四十年,四代人。初心和使命让他们成为一个能征善战的集体,这是一个御光而行、弦歌不辍的团队,这是一串朴素而发光的名字,他们是:

吴忠文、曹俊奎、于洪泽、张万金、姜振华、郑玉斌、那辉、王贵宾、关绍巍、张海博、牟建新、朱轩伯、姚洪岩、杨砚超……

谨以此文向那些默默坚守、无私奉献的科技工作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